而液晶面板产业向国内转移必定会带动上游产业链发展,偏光片作为液晶面板的上游材料也将受益。然而,据笔者查询发现,在国内偏光片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A股相关公司却难以摆脱亏损现状?
国产替代空间大
作为生产LCD的关键部件,偏光片的市场需求受下游面板行业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。近年来,虽然LCD面板增速有所放缓,但仍是偏光片的主要需求来源。IHS预计2018-2020E偏光片保持约6%的同比增速,增长动力主要来自LCD面板需求的增长,以及OLED面板的高成长。
由于偏光片生产技术门槛较高,目前主流的偏光片制造商仍集中在日韩,自2013年起,LG化学、住友化学、日东电工为偏光片制造行业三巨头,随着中国台湾和大陆偏光片产业的发展,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也从2014年的72%下降到2018年的66%,国内三利谱、盛波光电等企业市场份额从起步的0%上升为8%。然而,相较于国内面板产能的市场占有率,本土偏光片的供给关系仍较为紧缺。
近年来,中国面板厂商新产能持续释放,产能聚集中国大陆,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竞争格局巨变。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,202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份额达到55.5%,较去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。
随着面板产线向中国大陆转移带动上游产业链积聚,日韩企业逐渐退出偏光片市场。从偏光片的发展历史来看,日本、韩国、中国台湾偏光片产业的繁荣均受益于本土面板产业需求旺盛,上下游高度协同、面板厂通过扶持本土供应链从而带动产业集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。
不久前,LG化学剥离偏光片业务,并出售给国内A股公司杉杉科技。此外,日东电工也逐步关闭一些利润较低的偏光片厂,并转向与国内企业合作,提供偏光片相关技术支持。在国际品牌逐渐淡出的同时,国内偏光片厂商却剥离其他资产,聚集力量发展偏光片产品。去年10月,深纺织拟剥离物业管理及印染业务的相关资产,押注偏光片产业。
可见,随着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发展,我国偏光片产业也加快发展。但目前我国偏光片的自给率仍然很低,供应存在较大缺口,尤其大尺寸偏光片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较大,预计大陆偏光片厂商将迎来良好的发展良机。
为何A股公司难以摆脱亏损现状?
目前,国产偏光片实际上是供不应求,存在较大的产能缺口,但国内本土偏光片厂商较少,A股只有三利谱、深纺织(盛波光电)两家公司,然而,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三利谱和深纺织的经营业绩却不尽人意。
Copyright © 深圳市华耀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全国服务电话:+86 0755 2733 7691
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新二社区新二庄村路151号305